平遥古城的危机与思索(3):格局
| 招商动态 |2017-03-17
指尖平遥(zjpy7280)用通俗的语言,独特的视角,讲述平遥不为人知的野史趣闻,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平遥人,平遥原来如此精彩,详情请关注每日更新。
我们守着文化遗产,自称有2700年文化,但这文化,除了古城这个建筑,还有其他载体么?
城墙几百年不倒,技术失传了;晋商汇通天下,诚信失传了。无数历史殷鉴在前,人们却只当个故事听一听而已;无数历史人物,连平遥人自己都不晓得。
所谓文化,不过是今天平遥旅游业用来消费的一个商品,不过是平遥民间用来谈论的一个噱头,不过是平遥官方用来说事的一个概念,有几个人真把这玩意当回事?
在平遥众多历史人物当中,我最钦佩的一个,叫徐继畬。确切的说,徐继畬并不是平遥人,他是山西五台人士,在平遥超山书院做过9年山长(即校长)。徐继畬是中国近代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,被历史学界公认为是“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”。
徐继畬不仅是一位学者,还是科甲出身的官员,其熟读孔孟,高中进士,曾任清朝福建巡抚、闽浙总督、总理衙门大臣,位极人臣。
徐继畬当年在平遥,为平遥培养人才无数。但他离开平遥已经152年了,平遥人还没有学会放眼看世界,连一百多年前的老传统都丢光了。
无论是一个人,还是一座城,最可贵的品质,是反省精神。有了反省,丢了的我们可以捡回来,不会的我们可以学。
自古至今,要长见识,不是在城墙根下和人斗心眼吹牛逼,而是要读万卷书,走万里路,多看看外面的世界,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,迎头赶上。
闭门造车,从城墙下看天空,用朋友圈了解世界,那就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,很容易得出“天下乌鸦一般黑,我是流氓我怕谁”的结论。
走出平遥,对比周边,对比国内其他同类城市,就明白平遥所谓的“国际化旅游城市”,还任重而道远。
一百多年前,平遥也曾辉煌一时,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。可到四十年前,改革开放的时候,平遥已经成为信息闭塞的内陆小城,不为人知。
在几十年保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平遥人,虽然还有做生意的基因,眼界和见识却未必赶得上当初走南闯北的先辈。
改革春风吹来,无数平遥个人闻风而动,到外面做生意。可在当时的平遥县,在整个晋中却以守旧出名,这样的作风,让平遥在改革初期失了先机,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县,可也成就了平遥,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拖着没有拆迁的古城。
是的,虽然我也知道许多人曾经为平遥留城广为呼吁,至今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成绩,但我觉得归根结底,平遥古城之所以保留下来,还是因为当时整体平遥观念的保守。否则以当时领导的巨大魄力,推倒一座城其实并不难,几个学者和教授根本挡不住。
古城未修复之前,南城墙某段(李有华先生拍摄)
事后诸葛亮,今天的平遥家,只知道留城的好,不知道平遥留下的不仅是城,还有长时间不能破局的贫困。如果没有被评为世界遗产,没有旅游业,平遥至今可能还是国家级贫困县。所以申遗这件事情,对平遥来说,确实是功德无量。
但与城一起留下来的,还有许多平遥家的小格局和短视。改革开放20年,周边的县都在跟着政策官倒,开矿,撸起袖子招商引资办大事的时候,平遥总是慢人家半拍子,导致本来就资源不丰富的平遥县,长期落在人家后面。
有些“侠人人”倒是能折腾,敢为天下先,但格局终归不够大,加上土政策的五指山扣着,不能像介休闫吉英李安民那样一飞冲天,造福桑梓。
这也不能全怪几十年来平遥的当政者无能。客官地说,有几位领导是非常有作为的,但还是我们在第一篇里说过的那个道理,一匹骏马再强健,也拉不动一列火车。
当许多平遥的贫家子弟到外面求学,打工,做生意的时候,无数有钱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则正忙着把自家子女塞进各类企业,企业不行了再塞进机关,这样的行为背后,是怎样一种保守逻辑?难道一代不如一代?
至今,若把平遥分成若干阶层,能在某机关混个事业编制,还是要比在外面做个小买卖体面,办起事来也容易的多,惹人羡慕。官本位深入人心,难以撼动。
这是平遥社会的风向标。到沿海乃至省城看看,精英们都在做生意,这就是商业社会;而在平遥,精英们还在削尖脑袋在体制李争上游,靠权力寻租获取利益,活在后计划经济时代。
官本位有自然而然的排异性。几十年过去了,排异性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:一方面当年平遥走出去人们,都在外面有所成就,放眼看世界的平遥人越来越多;另一方面平遥还是那个氛围,空有浮华的外表,内里却还是一颗颗猥琐的脑袋,黑导倒成了今天外地人对平遥家的基本印象。
黑导现象,不是偶然的,而是平遥古城空有文化外表,没有文化内里的具体表现。在此我特别说明,对黑导的具体个人,我都没有意见,我所针对的,是这个现象。有些人不是黑导,可能还坐在哪个部门的领导位置上,但他的理念,本质上和黑导一模一样。
过年期间,有很多在世界各地生活的平遥家回家乡过年。和他们接触的时候,我能感觉到,他们虽然身在他乡,却比我们这些老在平遥呆着的人,还要爱这个地方,为平遥今天取得的成就骄傲。
赵一弘
但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回到平遥工作生活的时候,无一都表示不可能,他们热爱这里的天空这里的土地,却不喜欢这里现在生活的这些人。当他们开车驶出高速,那些追车的老乡们,笑容可掬或是态度粗暴,都不是为了热情,而是蝇头小利。当他们走在街上,看到商家发传单欢迎他们回家,也不是因为亲切,而是为了卖房。当“老乡”被用来消费,换了谁也会反感的。
可以想见,再过几十年,他们的父母兄弟不在了,他们也就不回来过年了。老一辈还回来祭祖,再少一辈就成了外地人了。我曾访问许多平遥名人的后裔,绝大多数都早不在平遥了。
侯且岸
平遥的守旧保守,一切如昨。时间长了,现在的许多平遥家都以为平遥人原本就是这个样子,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并不是这样的,一百多年前的晋商,眼界和格局比今天的平遥人高,一百多年后能放眼世界的平遥家,也不是“黑导”那个样子。今人在晋商先辈做大买卖的地方,只能做一些小买卖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不管“大美古城,小康平遥,国际化旅游都市”的宏伟蓝图有多大,最终还得回到现实,从这片土地上,靠这些人,来做具体的事情。旧观念一日不变,无论谁来,都会有巨大的掣肘势力,看不见摸不着,却时刻束缚着你的手脚。
天下乌鸦并不一样黑,只是你得出去看看才知道,需要多读点平遥的历史才明白。文化迟早会被坐吃山空,旅游也不是守株待兔,当年辉煌一时的晋商,说倒就倒下了,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可以世世代代靠这座古城发展,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长盛不衰。
我们在享受平遥古城现有成果的同时,需要扎扎实实做一点事情,开阔眼界,为后人栽树。
21世纪了,再看世界,并非如五四运功之时,非黑即白。捡回丢掉的晋商诚信,多到外面看看世界,让自己跟上这个时代,至少对教育后代是有好处的。我想今天再“官本位”的父母,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一代不如一代吧。
完
平遥古城的危机与思索(1):经济。
平遥古城的危机与思索(2):社会百态
平遥旅游乱象调查(1):蝴蝶效应。
指尖漫话:再说平遥房地经济。
讲述你不知道的平遥历史
讲述你不知道的平遥人
